常見問題

永恆的哲學疑問

~阿闍黎 祥普希瓦難陀~

由於這些問題深奧且錯綜複雜,此處我們所做的答覆只能簡略概述觸及皮毛。

希望讀者能夠進一步參考雪莉‧雪莉‧阿南達慕提先生的著作,他對於各種觀念有精闢詳細的解說。

問:1.何謂「至上本體」?

答:這個問題屬於本體論(ontology)的範疇。由意識所構成的存在之根本或宇宙之本質稱為「至上本體」─它是由認知力以及稱為「造化勢能」的運作法則(宇宙力量)所組成,它不是某種物質、也不是某種觀念或某種盲目的能量。

在一連串演進和變化的過程中,各種複雜的結構組織,如原子、分子、空間、時間以及生物、心靈、群體等等皆從至上意識中出現。宇宙本體所放射出來的微生命,對於維持宇宙間物質、物質趨向心智、心智、以及心智趨向靈性各層面的平衡起了相當的作用。 

問:2.為什麼「空無」之中仍有某種存在?

答:宇宙現象的「空無」狀態,不過是一種相對的狀態。意識遍佈一切處。當「造化勢能」處於蟄伏的狀態,意識即無任何展現,此稱為「無屬性的意識狀態」,那種狀態有時被稱為「空無」。但是事實上,在此無屬性至上本體裡含藏著展現的種子或潛能,因此,稱它為「空無」是錯誤的。沒有任何事物會從空無中出現,既然這個宇宙存在著,那表示它必有某種來源或出處。萬有一切的源頭就是此「無屬性至上本體」。 

問:3.為什麼世界是依這個方式在進行的?

答:「進化」是透過物質層面的摩擦衝擊、心智層面的摩擦衝擊,以及至上意識的吸引而發生的。這世界不斷朝向更高等的個體結構前進,為的就是擺脫造化勢能所帶來的束縛。宇宙創造的循環圈從最精細的本體而來,達到粗鈍展現的極致,然後再回歸其本源所從來之處。無屬性至上本體是起點,也是世上所有行動的終點。世上所有其他的行動都在無常變動之中。 

問:4.這世界所有的一切皆來自於何處?

答:人類的心靈通常無法理解心靈存在的源頭,因為心靈的存在是既成的結果,它無法知曉自身的成因。而人必須先了悟自己的心靈才能了知這個創造的肇因。解脫的靈魂或了悟的人就是已達到不受造化勢能影響的存在境界,唯有他們能了知創造和寂滅的動機。

無屬性至上本體因為它沒有屬性,故它不可能是此大千世界的直接肇因;俱屬性至上本體─因為它是具有屬性特質的至上存在境界,在它的意願下,具有無限巧妙能力的造化勢能,透過其悅性、變性、惰性三種法則,創造出這個多彩多姿的世界。於是大宇宙心靈、微生命、元素粒子、原子、分子、生命細胞、複細胞組織、動物、人類、社會等等皆在展現的過程中一一出現。這種演化會一直持續到每一個個體都回到無屬性至上本體的原始狀態為止。 

問:5.我們來自於何處?

答:人類是物種演化的一個階段,從能夠適應環境、且發展其思考能力或展現心靈能力的動物進化而來。然而人類也是意識清晰反映的容器,所以人是神聖的存在,能夠從事靈性直覺的鍛鍊,並且達到與最崇高、最精細的意識本體─無屬性至上本體合一的終極境界。 

問:6.我們是什麼?

答:人類被視為此星球最進化的生命,在大宇宙系統裡位於相當高的層級。我們的思考能力使我們與動物或其他生物有別,此亦賦予我們特殊的人格特質,如自覺意識、工具製造、創造能力、想像能力、玩樂、幽默感以及美感等等。我們同時也能夠從事崇高的靈性直覺鍛鍊,因而掌控我們的情緒,培養宇宙之愛的情操。相反的,我們也能夠讓心靈墮落到最粗鈍的地步,以致摧毀臻至解脫之境的神聖良機。我們還必須建立起一個和平的社會,讓每個人享有最大的舒適以及相同的在身、心、靈各方面皆能成長機會。

問:7.我們要往何處去?

答:我們處於一個面對日益複雜、需要調適和運用智慧的無常變化之境。而當我們學習到如何運用潛藏於身、心、靈各層面的能力時,便會察覺到生命各層面的平衡與寧靜。大宇宙心靈至今所做的一切將會逐漸由個體心靈接管,只是程度的大小,但會逐步進行。

儘管在科學、科技和藝術方面人類已有相當的發展,但在靈性的領域裡,我們仍然必須藉由靈性直覺的鍛鍊,方可與最高意識結合;如此我們或許可以朝向一個受到靈性鼓舞的、了悟的、以智慧為基礎的社會前進;否則我們可能就正朝向毀滅甚至滅絕前進。

問:8.上帝是否存在?

答:想像宇宙之外有另一個實體是上帝,那麼就表示那個實體是有限的。上帝這個字(GOD)代表的意義是:G意指創造者(Generator),O意指運作者(Operator),D意指毀滅者(Destructor)。所以一個兼具創造、維持、毀滅能力的實體就是上帝。以此意義觀之,唯有至上意識是上帝。在各種宗教文化上,上帝或有不同的名稱,但基本上,上帝只有那唯一的一個,而且祂無所不在,因此,祂甚至安住在我們的我覺裡。要想了悟上帝,我們不需要各地朝聖,只要深入內在的真我,向內尋求即可。

上帝有兩件事祂做不到:第一是創造另一個上帝;第二是憎恨這造化世界的任何東西。當個體意識融入於上帝裡,該個體就會變成至上意識─即上帝本身,所以上帝永遠保持唯一的存在,即那唯一的本體。上帝無法憎恨造化世界的任何東西,因為萬有一切都是祂自身的思想投射,是祂自己的展現。

問:9.這世界的目的何在?

答:更加複雜化、適應能力增強和智力增加是進化的特徵,不過,這些只是外在的目的,進化內在的精神在於展現出與最高意識合一的潛藏渴望。所有的生物皆為獲取無限的快樂而努力,我們追尋無限快樂的渴望在與宇宙意識合一時達到極致。為了使自己獲得快樂,同時為了讓所有其他的人也獲得快樂,就是這世界的目的。我們可以透過宇宙之愛的培養,以及為所有人的福祉付出行動,而達到這個目的。

問:10.何謂「善」?何謂「惡」?

答:基本上,任何能夠帶領我們親近至上意識的就是「善」;而讓我們遠離至上核心的就是「惡」。在無止境的生死循環中,我們不斷輪迴移動著,如果我們一直與宇宙核心保持同樣的距離或者增加與祂的距離,那麼就沒有進步可言。任何行動若能維持我們的存在,讓我們發揮潛能,並帶領我們親近無屬性至上本體,都可以視為是美德或善行。善與惡在性質上是相對的,但從本質上而言,沒有任何行動是永遠的善或永遠的惡。

問:11.何謂「知識」?

答:這個問題屬於認識論(epistemology)的範疇。在古老的黎俱吠陀語言裡,jina或vid意指「知道」(know)。古代阿利安人所發明的jina這個動詞後來在古老的閃族語言裡演變成為keno,在古老拉丁文裡也變成keno,在孟加拉文裡變成jnya,在現代英文裡變成know。由於這個字的原始拼法是keno,所以我們仍然在字首保留k這個字母,雖然實際上它並不發音。

在物質層面,知或知識的作用於某種反射或折射的型態中發生,但是在心智的層面,知是客體主體化的結果。基本上,唯有了悟的知識是真正的知識,其他的知識都僅只是知識的影子。所有知識的目的都是為了幫助我們與至上主體的融合。

與至上主體結合的最佳途徑就是時時警惕自己─我所有的行動,無論大小、重要或微不足道、或醒或睡或夢中所做、或處於困境中一切的作為─至上的本體無時無刻不在監視著我。如此至上的主體將永遠不會變成我們心靈的客體,而是對至上主體的理念作用變成客體化。當此理念作用成為永恆不變時,我們將發現自身已立足於知識的終極之境。

問:12.何謂「真實」?

答:相對世界中的一切都必會隨著時、空、人物的變化而改變。因此,這個世界被稱為「相對的真實」。一個理論的真實性僅在於它能夠解釋並預測觀察下確知之事。在相對的世界裡,不可能有任何絕對的真實。然而至上意識的至上認知力因為它永遠保持在如如不動的狀態,所以它沒有任何變化,因此它被稱為「絕對的真實」。宇宙間所顯現的變化萬象,乃因造化勢能對至上認知本體束縛的作用所致。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真理只有一個,真實的本質永遠只有一個的原因。

問:13.何謂「意識」?

答:意識意指覺知。在深沉的睡眠、昏迷或死亡之際,我們對於我們自身的存在並無覺知,所以那時稱為「無意識狀態」。但是,在夢境或清醒的時候,我們心靈的某一部分是保持覺知的狀態,因此讓我們仍能感知到自身的存在。不過除非有某種存在目證著心靈的這種覺知作用,否則心靈終究是沒有覺知的。我們內在最精細的覺知能力稱為「個體意識」,它認可我們心靈的存在,沒有它的認可,心靈不可能有任何意識。

所以在心靈之上的實體稱為意識,它提供心靈覺知的能力,讓心靈能夠認識心靈自身。所有個體意識的整體則稱為宇宙意識或至上意識。因此,至上意識是全知的心靈感應實體,是萬有事物最終的知者。我們的心靈以其微奧精妙反映了意識的力量。粗鈍的心靈無法感受到意識,而精細的心靈可以完全反映和感受到意識的存在。

就某種程度而言,每個心靈都能夠感知到自身所處的環境,而且也能夠輸送和接受訊息,因此,它可說是一個意識實體,機器人一樣也能夠被灌輸這種能力,但是至上認知能力才是真正覺知意識存在的寶庫。它藉由造化勢能之助來展現它的能力,這也就是為何說意識是由至上認知力與宇宙力量所構成的原因。宇宙力量對宇宙意識束縛的程度決定了意識的層級。在無屬性至上本體裡,造化勢能對意識沒有影響,而在物質裡,造化勢能對意識的束縛最大。

問:14.我們有沒有「自由意志」?

答:人類的心靈因被賦予「自由思考」以及「選擇」的特殊能力,所以進化論者不認為人類的未來是已被注定的。由於人類有思考的能力,他們不僅能夠選擇各種可能性,同時也能夠天馬行空地想像並探索其結果。這種隱含在量子力學中的不可測性推翻了原先牛頓理論所認為的因果關係,即每一個行動都有對等的反作用力產生,而發展出新的世界觀。

但是,我們也知道我們並非絕對的自由,我們受制於我們的過去、現在種種以及有限的前瞻能力。然而對於人類的有限,我們是有相對行動自由的。更正確的說法應是人類的確有自由的意志,只是這自由意志僅限於他們心智能力的範疇內。超越其上,我們就如同操偶師手中的木偶一般,也像被長繩子拴住的牛,只能在固定的範圍內移動,卻自以為是在自由移動。

我們也是一樣,被個體心靈這條長長的繩索綁住,卻還誤認為自己擁有自由意志。甚至於最後我們的未來也是在至上認知力的掌握中,它透過造化勢能的繩索將我們束縛在此凡塵俗世裡。我們一定要行動,但是行動的結果卻非我們可掌控的,這就是為什麼明智之人不執著於他們的行動或行動之結果的原因。我們必須全力以赴,而其餘的就交給至上意識吧!

問:15.我們應如何行動?

答:宇宙由行動所維持。在表達存在之處,一定就有波動,而此波動的背後就是行動─不管它是屬於物質層面、物質趨向心智層面、心智層面、心智趨向靈性層面或是靈性層面。沒有行動意味著死亡、沒有生命。甚至於為了自我的生存,我們都必須有所行動。再者,每一個行動也會導致反作用力行動的發生─或許這些反作用力勢能會以潛藏的形式(業力)出現,或者它們已成熟待表發。

我們一直在行為與行為果報的循環裡,造化勢能就是這樣將我們緊緊束縛住。只要我們仍心繫著我們個體小我的感覺,就會一直被小我的行為和行為果報所束縛,就會在生死流轉的循環圈中載浮載沉。唯有當我們將小我的感覺與至上本體取得一致時,我們的小我才開始瓦解,當我們的小我完全安住於大宇宙心靈我覺時,我們才開始擺脫這些業力的惡性循環。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然而不論善報、惡報都像鎖鍊,善報的鎖鍊是金鍊子,惡報的鎖鍊是鐵鍊子。正確的行動法則應是,先立足於宇宙的理念作用裡,然後將自身做為至上之神的工具,以此來行動。你們可以向阿南達瑪迦的靈性老師學習到行動科學的實修方法。這個方法可以使人消除業力,為人帶來自在解脫和究竟解脫。

問:16.如何才能得到快樂?

答:快樂是心靈的一種狀態。有的人得到一些東西就覺得快樂,而有的人擁有金山銀山的財富也不覺得快樂。快樂等於財富除以慾望,如果我們不能夠滿足,再多的財富也不會增加我們快樂,所以慾望的控制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個社會夠提供所有的居民充分的購買力、適當的健保、免費的教育、個人的自由和平等,那麼這社會的人普遍都會是快樂的。

快樂的人比較有自信,願意嘗試各種經驗,並且人際關係也較好。那些已控制自己情緒傾向作用的人,最有可能體驗到內在的安詳,達到寂靜、平衡、永恆的喜悅境界。真正的快樂源自「自己享受生命,也讓別人享受生命。」的這種哲學思維。只有當所有人的需要都被滿足,同時所有人的分別都不存在時,真正的快樂才會出現。

對一個進步的社會和經濟秩序而言,多樣變化的差異是健康的,但是分別心卻是人類社會的災難。藉由宇宙性的理念和悲天憫人的哲學將整體人類家族團結起來,這種全面性的新生活運動,才能創造出一個快樂的世界。當然要實現這些理想,必須透過正確的教育,每一個人從小就應被灌輸正確的觀念。在新人道主義宇宙之愛的鼓舞下,我們的行動能將不快樂的世界轉化為快樂的世界。

問:17.為什麼我們不能長生不老?

答:大自然的演化讓我們變老以致死亡,因為快速再生比長命百歲更容易保持健康。老化是退化的結果。雖然壽命不斷增長,但是在可見的未來我們是不可能發展出生物肉體的不死。然而我們的生命不僅僅只存在於物質的層面,我們還有超越時、空限制的心靈和意識。唯有當我們的個體心靈融入於大宇宙心靈,個體意識與至上意識合一時,我們方才達到不朽之境。

由客體的融合達到與主體的合一。當我們的心靈擴展時,我們的意識也自然而然地擴展。至上意識是唯一永存不朽、永不死亡的實體。我們也能夠藉由與那宇宙意識之洋的融合,而達到不朽。彼時我們亦將成為全知的心靈感應實體,全知全能、無所不在。達到那個境界的人稱為「解脫的靈魂」。一個解脫的靈魂再也不受造化勢能的束縛,他同時也能夠引導其他人達到解脫的境界。

一個真正的完美上師就是達到此種崇高境界的人。這樣一位上師過著合乎道德和典範的生活,是永遠指引人類的明燈。過去永恆的希瓦、雪利‧克里斯那等偉大上師皆贏得人類對他們的讚美,同樣的,雪莉‧雪莉‧阿南達慕提先生亦為往後世代虔誠的靈性追求者留下了豐富的資產。像這些偉大的人物,他們永存不朽。

他們的意識和慈悲永留人間,引導著真誠的靈性追求者;既不論其人國籍、血統、階級、信仰為何,亦不論他們有何社會或經濟地位。這些偉大的人屬於全體人類所有,他們的觀念為整體有情眾生界以及人類文明帶來了快樂幸福的福祉。

問:18.生命的意義何在?

答:每一個生物的首要目標就是保障自己個體的生存。因此,所有人必須團結一致,以確保所有物種的存活,並且不計代價地維持生物的多樣性。已開展之生靈其悲天憫人的情懷就在於這種努力。剝奪任何人生存的權利無疑是整體人類的自我毀滅。

其次,每一種生物都被賦予某些特殊的潛能和能力,植物界和動物界的每一個物種都各有其特殊的能力,甚至於沒有生命的物體也都各有各的特性,我們必須一一了解它們內在所潛藏的特性,如此我們將更有可能維護這些宇宙的寶藏,並以最理想的方式將它們運用在對眾生的福祉上。所以做最有效率的進步發展是人類在此地球的第二個任務。

最後,人類生命的終極目標是達到至上喜悅之境或至上意識─這是我們所有生命旅程的終點。或許我們在一生之內就可完成,或許要花上幾百萬年才會完成,但遲早我們會到達這個目的地,我們必須將己身立足在宇宙意識無所不在的燦爛光芒中。我們是永恆旅途的過客,在朝向主體目標前進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維持與此相對世界下時、空、人物的客體調適。

因此,這人生應該是一個正確、調適良好的、不斷前進的旅程。所以說「自我了悟」與「服務眾生」才是我們整體人類永遠的座右銘。這會讓我們的生命有意義,並且充滿喜悅。這種團結整體人類的建設性哲學是由雪莉‧雪莉‧阿南達慕提先生所提出。

問:19.造成這世界貧窮的原因是什麼?

答:不管有多少人年復一年的提供多少援助,還是無法讓貧窮從世上消滅。其根本的原因在於隱藏在這些援助和慈善活動背後的剝削心態。慈善捐助不能解決長久以來的問題,它只能讓人從現今社會不建全的社經制度中稍獲喘息。因此,消滅貧窮最可靠的方法,就是透過進步利用理論提升人類對於社會、經濟的覺醒意識,這個理論是由已故的哲學先驅沙卡先生所提出。

進步利用論(PROUT)是指為了全體宇宙的福祉,對物質、心智和靈性的潛能做最大的利用。各式各樣的物種應大量的保存下來,而且不應有差別待遇,這是進步利用論所極力呼籲的。所有眾生都應過著安全無虞的舒適生活,進步利用論也極力以這種哲學取代那種帶來不安全感的哲學理論。進步利用論將為我們帶來與自然界本自具足的富饒完全一致的社會經濟系統。

問:20.科技難道不是解決現今所有問題的良方?

答:適當的運用科技的確可以加速朝向更進步、更快樂的世界前進。然而,科技本身卻無法為此世界帶來和平和繁榮。科技只是一個手段、工具,若為正直之人所使用,且其動機是良善的,那麼科技將使人類脫離許多痛苦。反之,如果被一群既得利益者所利用,那麼必將為此地球的生命帶來恐怖的浩劫,甚至耽擱了世界朝向更進步、更快樂的行進。

所以藝術、科學、科技都必須導向於宇宙的福祉,這是非常重要的。新人道主義的價值為懷有服務情操的完美道德智士或領袖視為典範,並且為固守悅性生活者的廣泛所支持,堅持沒有剝削的社會經濟體制,唯此方可確保為人類帶來幸福的世界。

願世上所有正義的力量皆團結在唯一的宇宙理念旗幟下,將所有狹隘的情結全部掩埋,讓真正的宇宙大家庭快快出現。這樣的理念將為生命的所有層面帶來全面性的復興,幫助人類擺脫所有的教條,獲得智力的解放,如此我們或許將可經驗一個真正的人間天堂,這是地球有始以來的頭一遭,也是我們值得為之而活的使命。 

問:21.我們是孤單的嗎?

答:在此宇宙間,我們絕對不是孤單的;引導日月星辰的力量同樣也引導著我們。我們之所以覺得孤單,是因為我們的自我感將我們與最高意識分開,在我們的小我和宇宙的大我間製造疏離感之故。在其他的星球、銀河星系或其他宇宙系統中也很可能有生命的存在,我們是生命共同體,緊緊相繫在一起。引用雪莉‧雪莉‧阿南達慕提先生的話來說,就是「不僅是地球上的每一個個體,整體宇宙間所有個體的命運都緊緊相繫在一起,這個事實總有一天會得到人們的承認。」

問:22.我們如何進步?

答:我們透過物質層面的摩擦衝擊、心智層面的摩擦衝擊,以及對至上意識的渴望而進步。摩擦衝擊、聚散離合都是我們的存在所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我們的心智能夠與宇宙意願取得一致,就能減少摩擦衝擊。只有在我們個體小宇宙的意願與大宇宙心靈的意願完全一致時,究竟的圓滿才會降臨。在物質的領域裡,不會有絕對的進步。

消除各種差別待遇,並且促進各種生物的多樣發展,可被視為物質世界的進步。願所有的生命皆能獲得生存的空間,並對彼此的快樂和福祉都能有所貢獻,此可被稱為物質層面的進步。同樣的,願所有生命個體的心智潛能皆能獲得啟發,並用於集體的福祉上;願所有的心靈皆被引導與至上意識融合,此方可被稱為真正持久的進步。

問:23.如何企及心靈的平衡?

答:當我們完全受到本能、次要的情緒傾向作用以及自私自利的影響時,我們就會失去心靈的平衡。為了獲得心靈的平衡,我們必須好好地照顧我們的身體,同時控制所有心靈情緒傾向的作用。為此,遵循悅性生活是很重要的,其中包括正確營養的飲食、規律潔淨的衛生習慣,每日身體的鍛鍊、正向思考的養成,日常靜坐的修持、定期的斷食以淨化身心,以及為利益眾生而有計劃地從事有意義的工作等。對於別人的作為我們或許無法支配,但是至少我們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能在回應別人的行為上有所控制。生活智慧的基礎在於愛、真誠的尊敬、理性和勇氣以支撐起人類基本的價值。

問:24.何謂「虔誠」?

答:虔誠即是誓願以自己的言行思維來取悅至上意識,這是對世間萬有無論有無生命一切眾生的愛,也是將自私、畏懼的愛化為無私、無懼之愛的展現。虔誠是一股神奇的力量,是無比堅定的熱誠,想要與隱身於大千世界中的至上意識結合。

問:25.迷信或教條是什麼?

答:教條和迷信都是僵化的心智結構,違反常理和理性。我們有深沉思考和推理的能力,當人的所作所為有違群體福祉,不是導向進步時,那麼他所遵循的就是一條教條之路。教條使我們喪失生命當有的快樂和幸福,是我們前進的絆腳石。 生活的每一個層面都有教條─宗教、科學、哲學、教育、政治等等。

任何信仰若不是自身體驗過,或者只是一種盲從,缺乏理性及喜悅的感受,那麼這種信仰就有變成迷信或教條的傾向。總之,我們必須非常謹慎,以免因小失大。我們必須運用我們精細的明辨力來選擇什麼是對的、是與我們切身相關的,此謂之「良知」(viveka)。良知就是對抗教條或迷信的解藥。 

問:26.天堂或地獄是否存在?

答:沒有一般神學家所謂的天堂或地獄的存在。天堂或地獄指的不過是心靈的正、負性狀態。每一個行為都有其反作用力行為產生,正性的行為產生正性的結果,而負性的行為導致負性的結果。只是有時我們不會馬上看見結果,結果是後來才出現的。吸引我們遠離最終目標的力量稱為「無明離心力」(它是一種邪惡的力量,或稱為惡魔撒旦);而吸引我們與最終目標聯結,與至上意識融合的力量,則稱為「宇宙向心力」(這是善的力量,或稱為天使)。

此二者是造化世界固有的力量,它們是造化勢能的一雙巧手,為這世界帶來多彩多姿的萬象變化。所以,是我們以言、行、思維造作出天堂或地獄的。無明離心力受負性微生命的支配,而創造出某一種我們稱為地獄的狀態;而宇宙向心力則受正性微生命的引導,它所創造出的狀態可比作天堂。因此,天堂和地獄非意指宇宙某個角落的地理存在,而是指由我們思想所造作出來的心靈狀態。我們怎麼想就會怎麼變。

問:27.祈禱和靜坐是否有所不同?

答:的確不同。我們在祈禱時,總是有所求,不是為自己就是為別人。我們希望從上帝那裡得到某個東西,所以我們向祂祈求。但是靜坐的修持不是為了從上帝那裡得到東西,相反的,是我們將心靈獻給祂與祂合一,與那最高意識融合為一體。我們怎麼想就會怎麼變,如果我們一心觀想著物質的東西,我們的心靈就會取得那個物體的形象;如果我們一心持念的是至上意識,那麼我們就會變成至上意識。靜坐的修持是回歸的過程,也可說是將我們的自我感臣服於我們的本源─最高意識的過程。

問:28.靜坐修持是什麼?

答:靜坐的修持是思想集中的過程,使心靈集中於一點並導向於宇宙意識,最後因忘我而融入於目標。法門系統有許多,有的會使用完美梵咒,有的完全靜默或純粹內觀。不同的法門效力帶來不同的修持結果。法門系統也因追隨者的素質高低而有不同。在密宗修持的體系中,所使用的梵咒不是一串無意義的字音連結,而是具有意義的音根,能夠將我們與所有意識之源連結。

問:29.世上的宗教真有存在的必要嗎?

答:宗教制度是人類的創造。我們之所以創造出這個制度為的是幫助我們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為使人類彼此能夠在和諧中生活,每一個宗教都有一些道德誡律。每一個宗教也都有各自信仰的崇高神權,並且稱呼亦各有不同─有的稱為阿拉、有的稱為克里斯那、有的稱為耶和華、有的稱為上帝、道、至上本體等等。

但是,宗教儀式的目的僅僅只在於膜拜其主神,個人和那隱形的宇宙大能間仍有二元性的存在。教條也於不知不覺間在宗教信仰中生根,遲早有一天會陷宗教於宗教主義的深淵裡。從超越各宗教的表象來看,我們發現每一個宗教的核心都是具有宇宙情懷的靈性。所以在各宗教之上追尋靈性的道路是可能答 :雖然關於輪迴的證明不多,但是仍有確實的證據令人相信死後仍有生命。

究竟死亡發生時,人身上的能量突然怎麼了?肉身如何隨著它的腐化而改變樣貌?生命的展現是因為身體和心智間的波流平行之故。身體死亡後,心智的能量不會在未知的宇宙虛空中消失,它仍留在宇宙間,等待另一個相似波長的合適肉身來讓它表達。此一旅程會一直如此進行,直到這個心智波流經由持續有恆的靜坐修持或心智轉化,最後融入於大宇宙心靈為止。

這個境界就是個體心靈的解脫之境。 因此,宗教不一定會恆存在世,但靈性的渴望永遠會在。宗教是外在加諸於我們的,而靈性的表達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我們出生之時並無任何宗教信仰,是家人或長輩傳給我們的,長大後我們或許不會再想信那個宗教。而靈性如同呼吸,是本自存在的,它才是感動我們身心的力量。

問:30.何謂「神秘主義」?

答:努力尋求有限與無限之間的連結就是神秘主義。有限與無限的結合就是個體意識與至上意識的融合。靜坐的修持即是一種秘行鍛鍊,它帶領我們超越形象的世界,進入無形無相的世界。神秘主義即是讓個體的小我(khud)與宇宙的大我(khuda’)取得一致的永恆努力。

問:31.死後還有生命嗎?

答:雖然關於輪迴的證明不多,但是仍有確實的證據令人相信死後仍有生命。究竟死亡發生時,人身上的能量突然怎麼了?肉身如何隨著它的腐化而改變樣貌?生命的展現是因為身體和心智間的波流平行之故。身體死亡後,心智的能量不會在未知的宇宙虛空中消失,它仍留在宇宙間,等待另一個相似波長的合適肉身來讓它表達。此一旅程會一直如此進行,直到這個心智波流經由持續有恆的靜坐修持或心智轉化,最後融入於大宇宙心靈為止。這個境界就是個體心靈的解脫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