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法性和至上法性

根據我們的哲學,法性分為兩大類別:一為個體法性(svábhávika dharma),一為至上法性(Bhágavata dharma)。個體法性意指為維持個體肉身層面存在所遵循的特質,也就是:吃(áhára)、睡(nidrá)、生存(bhaya)和繁衍(maethuna)。而至上法性則是用以區分人類與其他非人類的生物。

個體法性與至上法性的目標是一致的:即都是為了獲得快樂(sukham)。但是在個體法性中所追求的快樂是有限的快樂,然而在至上法性中則是無法計量的喜悅。當人開始覺得「人無法從有限事物中獲得無盡的喜悅,無盡的喜悅只能在無限之中獲得(Nálpe sukhamasti Bhúmaeva sukham)。」時,那麼就只有至上法性才能滿足他了。

支持至上法性的四根支柱是:至上靈魂(Paramátmá)、擴展(vistára)、波流(rasa)和服務(sevá)。

第一根支柱是超越個體小宇宙的領域。

第二根支柱是「擴展」,意即它是永恆的擴展,超越了所有相對的範疇。我們這個世界是擴展的一種形式,也就是至上意識已顯現之形態(kárya bhávana),個體小宇宙可於一切處得見無所不在的至上意識(Vistárah sarvabhútasya Viśńorvishvamidaḿ jagat)。亦即所謂「萬物皆有神性」|在萬事萬物中均得見自性(Átmavat sarvabhuteśu)。擴展沒有止境,直到個體達到無所不在之至上境界為止。此即為「擴展」(vistára)。

第三根支柱是「波流」。人類的存在是一股波流,它的一端是至上靈魂、至上波流或大宇宙波流;而另一端是粗鈍世界的波流(viśayarasa)。人類的存在是一種個體的波流(svarasa),在密宗的修持裡,有一種「波流修持法」,其目標就是要將個體的波流融入於至上波流(parama rasa)裡。大宇宙的波流遊戲(rásaliilá)就是出自無數的虔誠者圍繞著至上核心意識的這個概念而來,每一個個體波流皆努力想要與至上波流合而為一。此謂之「大宇宙的波流遊戲」。此處修行者將視至上之心願為自己的心願,因此他們會說:「哦,主啊!願您的旨意遂行。」

第四根支柱是「服務」。服務有兩類型:一種是外在的服務(váhyika);一種是內在的服務(ántarika)。

外在服務的精神在於應用正確的方法為眾生服務,弄清楚所需要的服務性質為何,是屬於勞力、武役、智力或是經濟上的(shúdrocita, kśatriyocita, viprocita, vaeshyocita)。

內在服務的精神則在於為生命目標(Iśt́a)服務。我們發現在靈修的過程中常會心猿意馬,降伏心靈最好的方法就是從事禪定(將心靈導向至上意識的靜坐修持),持念生命的目標(Iśt́a)。

本文選錄自喜悅甘露集卷十於一九六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