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的心靈與未開展的心靈

在大宇宙向心運動的歷程中,由於至上核心意識的吸引,物體的內部產生了巨大的摩擦衝擊,心靈於焉誕生。大宇宙向心回歸的整個歷程都受此吸引力之引導。物體內在的摩擦衝擊使得物體分裂,造成物體某部分粉碎,而形成了最初的心靈,此時的心靈只是心靈質。因此,未開展的生物以及植物之心靈多半就只是由心靈質所構成。

心靈中較精細的展現─心靈我覺和心靈我執的部分,皆處於蟄伏的狀態。在生物心靈初顯的階段,其自我感並未出現,在此情況下,盲目的生命能量無法活化物質結構體,在此初始的階段裡,心靈的作用只是維持個體結構的生存和繁殖。此為粗鈍心靈層次(kámamaya kośa)。

此未開展的心靈逐漸在宇宙向心運動道上往前進,當它接近宇宙核心時,其範疇即逐步消泯,此消泯非突然而至,而是經過許多進化的過程。一開始只有心靈質的部分存在,心靈質是心靈中最粗鈍的部分。此粗鈍心靈受到宇宙核心的吸引,同時加上身、心層面的摩擦,結果造成心靈內部極大的衝擊,使得粗鈍心靈變精細。心靈我執的部分較心靈質精細,在心靈進化的下個階段,心靈質的某部分被轉化為心靈我執(ahaḿtattva),這表示心靈同時存在著心靈質和心靈我執的部分,然而心靈質的領域較心靈我執的領域大。我們可在某些爬蟲動物和植物的心靈中發現這兩個部分。只有心靈質存在的心靈可以取得在它周遭物質的形象,但由於它沒有心靈我執或自我感,它無法使用這物質,並且也由於沒有心靈我覺,所以沒有存在的感受。

而同時具有心靈質和心靈我執部分的心靈,則可藉由心靈質之助取得物質的形象,並透過心靈我執的部分與此物質保持接觸,但因為缺乏心靈我覺,所以它沒有存在的感受。

心靈同時具有心靈質和心靈我執這兩部分的爬蟲類動物和植物,都屬於心靈未開展的生物。這些生物的身體被一分為二,則此分離的兩個部分將成為兩個個體,任何一部分都不會死亡,因為在它的心靈裡,並沒有獨立存在的個體感受。某些開花植物可插枝而活,那些植物的心靈即缺乏心靈我覺。

進化生物的心靈具有心靈質、心靈我執和心靈我覺。在不斷摩擦衝擊和吸引力的作用下,心靈我執的某些部分被轉化為更加精細的心靈我覺(mahattattva)。但儘管如此,心靈我覺的範疇仍較心靈我執為小。

隨著內在摩擦衝擊的增加,心靈變得愈來愈精細。心靈我執的範圍也逐漸擴展比心靈質大,於是心靈我執便含蓋住心靈質。

宇宙核心施加更大的吸引力,使得心靈我覺的範圍擴展,而含蓋住心靈的我執。此一心靈則超越了所有低下的心靈,擁有這種心靈的生物開始對自身的存在有所覺知,而這生物就是人類。心靈具有心靈質、心靈我執和心靈我覺的進化生物,與心靈具有心靈質、心靈我執和心靈我覺的人類,其間最基本的不同,在於前者受本能的支配,因為它們心靈質的部分大於其餘的兩個部分;然而人類是受智力及直覺能力的引導,因為他們心靈我覺和心靈我執的範圍較心靈質為大。

於一九六九年

本文選錄自喜悅甘露集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