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和儀式性禮拜是惶惑之源

本文選錄自--喜悅甘露集卷十二

 

祈禱和儀式性禮拜是惶惑之源

 

為什麼我在阿南達經裡說「祈禱和儀式性禮拜乃惶惑、混亂之源(Prárthanárcanátraeva bhramamúlam)」?Prárthaná意為「向至上意識要求賜你某物」,比方說,向祂祈求:「哦,主啊!請您…這樣…那樣…」為什麼說這是困惑之源(bhramamúlam)?

你們知道,人類的智力非常貧乏,薄弱得很,而至上意識是知識之洋。祂是知識的海洋,而你僅僅只是大海洋中的一個小水滴,所以對你最好的事,對你最有益的,不是你去『做』什麼,而是把自己交給祂,祂知道你該做什麼。好比一個小嬰兒,孩子的母親最知道孩子的需要,母親知道該幫孩子做些什麼,但嬰兒本身卻不知道。所以如嬰兒的你應該完全仰賴祂。

嬰兒有所需求時會怎麼做呢?就是哇哇大哭,母親會知道這孩子是因為冷、還是渴或餓,母親知道孩子的需求,孩子自己不知道,甚至不知該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只會哇哇大哭。因此來自於你自己本身的祈求(prárthaná)不見得是你真正的需要。因為你自己並不知道你真正的需要是什麼,所以我才會說「祈禱和儀式性禮拜乃惶惑、混亂之源」。

昨天晚上我談到你對至上意識只能要求「哦,主啊!我要您。」或者你可以要求:「哦,主啊!請您引導我的智力走上至上之境或圓滿的慈悲、至善的福祉。」你只能這麼要求。

在吠陀經裡,有言道:

 

Ya eko’barńo bahudhá shaktiyogád varńánanekán nihitártho dadháti

Vicaeti cánte sa vishvamádau sa devah sa no buddhyá shubhayá saḿjunaktu.

超越所有束縛的至上本體創造了這個多樣變化的宇宙;在一切色彩之上的至上本體創造了這個多采多姿的世界;至上本體是萬事萬物的起點,如果我們被問及要向祂請求什麼,我們應該這麼說:「哦,主啊!引導我的智力走上喜悅的道路。」

在黎俱吠陀至上之父篇,也就是嘎雅翠梵咒中說道:

 

Oṋḿ bhúh bhuvah svah, Oṋḿ tatsaviturvreńyam,

Vargo devasya dhiimahi dhiyo yo nah procodayát Oṋḿ.

 

哦,七重天─物質世界(bhúh)、粗鈍心靈世界(bhuvah)、精細心靈世界(svah)、超心靈世界(maha)、下意識世界(jana)、光明世界(tapah)與真理世界(satya)─的創造主啊!哦,至上本體啊!我們觀想您神聖的光輝。為什麼觀想祂神聖的光輝?就是為了請祂引導我們的智力走上正確的道路。當智力受到正確的引導時,人就會成為上帝(GOD);當智力受到不正確的引導或誤導時,人就成為惡魔。

為此,我們必須觀想祂神聖的光輝。所以你唯一可以祈求的,就只是請祂「正確地引導你的智力」。人類的智力如果被導向正確的方向,人類的存在就能立足於神性的榮光,人類存在的目的與卓越就在此處。

一九七九年七月十九日於維沙卡帕塔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