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與知性

本文選錄自--完美生命的實踐

真實與知性

今天的主題是「真實與知性」。在交談或爭執時,我們總是會說「這是真的」或「其實是這樣」或「這是抽象的」等,我們用不同的術語來表達「真實」的觀念。現在,讓我們仔細來探討這個觀念,接著再來檢視知性。

人們經常讚嘆「某某某是高級知識分子」,人們以這種方式看待知識分子。在談論知性之前,讓我們先探討「真實」這個觀念。

真實

對人類而言,可以透過感官感知的東西謂之「真實」,可以用眼睛看到的東西稱為「真實」。人是如何感知的呢?一個東西的色、聲、香、味、觸等五種微波元素以各種波長的波動觸及感官的門戶,這些波動的表達不是一直線的,而是一種反覆舒張收縮的形態。在有脈動之處,即是反覆收縮舒張的。每一種波動的表達都是脈動,任何透過感覺器官或行動器官所接受和放射之物都是反覆收縮舒張的行動波流。在這一刻波動顯現,在下一刻波動消失。當波動出現時,我們可以感知到它。當行動展現之時,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事物,而吸收它;而在它暫停的階段,我們既無法感知也無法吸收它。例如,當我們說我們看到一頭大象或駱駝,我們並非不斷一直看到牠,牠們一下出現,一下消失,由這些出現和消失的總和,我們知道我們看到了什麼。

感知或吸收某物是人類心靈基本的特性,也就是說,通常看、觸、聞、嚐某物是心靈之正性傾向。因此,在某物展現的階段,我們所看到的是無數片片斷斷的該物,而我們將它整合成一個整體,而說我看到了這個或那個,我碰觸到這個或聞到那個。

但如果心靈是處在負性的傾向裡,同樣的,它也會整合那階段裡所有的波動,因此即使有看到大象或駱駝,也會說什麼也沒看到。這表示出心靈有正性和負性傾向。在正性基礎上,我們看到、感覺到、嚐到各種不同的事物。但在負性傾向中,則無法感知任何事物。

所以,我們所謂的「真實」分為正、負性傾向兩種。真實中永遠有二元性的存在。因為有二元性的存在,所以「真實」永遠不會是絕對的,這種「真實」的存在是不成立的,所以我們所謂的「真實」不是「真實」。如果剛好我們的心靈處在正性傾向時,我們會認為「我感知到的是真實的世界」。

有關這一方面,還有一點必須予以提及。就是感覺器官的感知過程中也可能會有缺陷。假定你在夜晚從遠處觀看一片沙地,在黑暗中,這一片沙,在你看來或許像是一片寬闊的水域或是一條河或金屬波浪板,這是視力上的錯覺。不僅如此,感覺器官的感知能力也因人而異。沒有公認標準的真實。再者,每一個感覺器官的能力也有限,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侷限範圍內運作。此外,還有些東西是肉眼看不到的,但我們卻可以藉由靈敏的儀器而看到。有些則經由無線電波可以接收得到,但這些東西能說是可以為感官所感知到的東西嗎?不。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唯物主義觀念下的「真實」或「粗鈍的實相」,一點也不是「真實」的原因。那麼唯物主義如何能有立足點呢?唯物主義的基礎在於所謂的「真實」,但那所謂的「真實」本身卻是有缺陷的,是模稜兩可的,這「真實」的定義並不明確。在有二元性存在之處,又如何可稱之為「真理」呢?

 

知性

 

現在我們來談論何謂「知性」?心靈質的波流永恆不斷,但這波流也是反覆收縮舒張的,有波峰有波谷,有速度有暫停,有緊縮有展現。有時會來到心靈中,有時不在心靈中。但當心靈處在正性傾向時,它會整合所有接收到的波動,而宣稱它看到了某物,比方說大象。現在假定心靈不在此正性傾向,而處在負性傾向中,會發生什麼事呢?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心靈在內在投射了大象的影像,我們也看不到。即使我們努力想要在心中想像出大象,我們仍無能為力。不僅如此,由於心靈的缺陷或失調,我們甚至還可能產生幻覺,有時是正性幻覺,有時是負性幻覺。我們內在的思想也一樣,可能有時會出現正性幻覺,有時會出現負性幻覺。很明顯的,知識分子於其心智層面所想的任何東西都是有缺陷的。在知性的領域中永遠存在著疑問。因此,它也是欠缺基礎而飄忽不定,因為心靈質的行動也是飄忽不定的。

知識分子以為他們不是一般凡人。他們自以為可以做許多事情,自以為知道許多事情。但是他們不要忘了,他們的思想可能有缺陷,因為他們的思想總是起伏不定,一下在波峰一下在波谷,有時以速度在前進有時又是停止的。把所有這些心靈停滯加總起來,他們的知性等於一無所有。

知性不光只是依賴思想波流。在此處問題的癥結不在於思想波流有缺陷,而是思想波流之所以有缺陷,乃因客體心靈無法為主體心靈對應部分所控制。以致真實客體的存在,卻被心靈認為是不存在的。同樣的,心靈也可能將不存在之物認為是存在的。這樣的知性是模糊不清的。

因此,我們發現在真實和知性中都存在著不明確性。正因為心靈處於正性傾向,所以我們看見的真實不是真的真實,知性也不是真的知性。

靈性

現在,我們的結論應是什麼?在這世界,我們可以說不論知性或真實都不存在。那麼,明智者應採取什麼樣的道路呢?他們應追尋某物,以超越此一緊縮和展現、速度和停止之脈動法則。那個某物是什麼?不是別的,就是靈性。

靈性的行動永遠不是脈動的,而是直線的。它以直線在進行著。因為是直線進行,所以沒有正性曲度,亦無負性曲度。然而為了方便解說,我們或許可稱它為至上正性;而其最遠的極致,即所有人類存在的那一點,所有知識分子、非知識分子之起始點,可稱之為至上負性;所以人類的行動是從至上的負性,逐步朝向至上的正性前進,也就是朝向靈性前進。此一行動的曲度會慢慢變直。這才是真正的道路。在它的終點,沒有任何東西存在,既無知性亦無真實,唯有無所不在的靈性。外在世界沒有任何實體可說是絕對的實體。唯有靈性是絕對之境,尋找絕對之境才是真正的知性。遠離此一追求,人們不管所做為何,都不過只是扭曲的心靈習性表達。

一九八○年五月十七日於瓦拉納西